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刘中丞汝观 明 · 温纯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中丞直道去长安,始信人间行路难。
满目风尘多按剑,知心天地几弹冠。
论功自昔归何晏,平夏于今数范韩。
即向东山谢傅,莫因一梦笑邯郸
论君相之职疏 南宋 · 牟子才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三、《历代名臣奏议》卷六二、《宋代蜀文辑存》卷八七
臣待罪蓬山,轮当转对,谨抒短见,少效朴忠。
臣闻治天下之繁者必以至简,制天下之动者必以至静。
四海之广,万民之众,属而治之者,君与相而已。
必欲事事亲之,力亦不足矣。
故选择忠贤以为辅相,而不分其权者,人主之职也。
荐进人才,布满中外,而不侵其官者,宰相之职也。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
既得舜、禹、皋陶矣,所谓庶政百度,则命九官咨二十有二人分任之,未尝裁之以独见也。
故赓歌之末,专以元首丛脞为戒。
盖君道无为,才侵臣职,便为丛脞。
此起喜之后,继之以丛脞之言,可谓得人君之体矣。
后世不知人君之体固自如此,有所谓独运万几之说,以为不如是,则权势下移,太阿倒植,权非人主所得操矣。
不思得宰相以进退百官,即吾之进退百官也。
宰相以折冲禦侮,即吾之折冲禦侮也。
宰相以综理政事,即吾之综理政事也。
使宰相得人,足以任事,则万几理而君不劳。
君不劳,则从容暇逸,思其关宗社之大者,而所见高矣。
不知出此,牵联爱欲之根,纷纠事为之末,谓智力足以控制海宇,无所事乎道德也,而智力有时而不能运;
谓权利足以奔走群众,无所事乎诚信也,而权利有时而不可驱;
谓材能足以兴起事功,无所事乎经术也,而材能有时而不足恃。
是独运万几之说,非人君之所当事也。
昔冉有退朝,孔子问其何晏,对曰:「有政」。
孔子曰:「其事也。
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说者讥冉有以事为政,又以明大夫之职,当与政不与事也。
夫为大臣,而以庶事必躬亲而行之,则于大政必有偏而不起之处矣。
太宗谓房杜以广求贤人、随才授任为宰相之职,而词讼细务,则以为当属之左右丞
陈平对文帝以佐天子理阴阳为宰相之事,而狱讼钱谷,则以为当问廷尉内史
宰相之体不可轻也。
后世不知宰相之职固自如此,有所谓下行有司之说,以为不如是则事功不举,精采不扬,政非宰相所宜为矣。
不思中书之属曰舍人,门下之属曰给事尚书之属曰尚书侍郎二十四司莫非事也。
使三省之属各得其人,则庶事理而相不劳。
相不劳,则雍门閒暇,思其关国体之大者而所见远矣。
不知出此,而蹇浅之是图,琐碎之是务,谓精神可以牢笼庶务,无所事乎简要也,而精神有时而不能运;
谓智力可以灼知众事,无所事乎仁义也,而智力有时而不能周;
谓权数足以驾驭群情,无所事乎大也,而权数有时而不能久。
是下行有司之说,非宰相者之所屑为也。
恭惟陛下天资高明,识见超卓,阅历久而见理益明,更张屡而数事浸熟,侈然有高天下之心,遂谓天下之事有不足为。
于是运其独断,凡琐微繁细,悉经省览,酬酢区画,日不暇给,以遂成其独运之偏。
陛下之意,不过曰曩恩旧之相迭操政柄,吾不得行其志。
今恩旧歇矣,牵掣亡矣,吾亦欲有所为,以纾积年之愤。
自是心一起,而陛下独运万几之政盖已十之五六矣。
宗亲之除授,姻娅之藩屏,外亲之特命,虽邸第祈求,有非圣心之得已者,而处分实出于陛下,如废法何?
天庭之进状,台府之两造,市井之琐事,虽左右经营,有非圣心之所乐者,而裁制实出于陛下,如挠政何?
其他如御笔频烦,宣政末年之弊事也,而貂使往来,施行急遽,陛下不以为惮。
章疏节贴,绍兴权臣之妄作也,而词旨峻严,覆护弥切,陛下不以为非。
甚至论文体士气之卑,而阴沮敢言之气;
御药仆奴之鬨,而显逐台察之臣;
放还朋嵩罔上之党,而轻启奸邪复出之机;
阔略赂垓媒进之夫,而增长附丽匪人之恶。
国家机括所在,无出于此数事,而陛下不以掣肘外庭为疑。
臣恐行之不已,汉世意轻丞相之讥、唐家兼行将相之失复见于今日,岂不开私谒之门,启捷出之径乎?
此独运万几之说在今日不可不察也。
一相爰立,事权浸专,阅世多而识虑益深,藏用久而制事悉晓。
于是总而归之于一己,凡两省属官之所掌,悉属剸裁;
六曹诸案之所行,总归割决,以遂成其下行有司之失。
大臣之意不过曰赂相浊乱,贪焰烁天,奸尹贪婪,聚敛成市,诸事未免轇轕。
今棋局转矣,化弦更矣,亦欲覈究其颠末,以解积年之疑。
自是心一起,而大臣下行有司之事已十之八九矣。
绳愆纠缪,以辅君德,此格非之大者,而捍格不行;
扶植纪纲,以守法度,此体国之大者,而龃龉莫遂。
簿书之出入,钱谷之盈亏,期会之应报,此何等琐屑,而以污丞相之听耶?
旌忠邪以昭公道,此知人之大者,而意向未白;
振拔抑屈,以回君心,此达贤之大者,而嗜好未真。
部阙之注援,衢道之通塞,士民之斗殴,此何等烦碎,而以污丞相之听耶?
其他如李沆报罢中外所陈利害,以明意向;
王旦称东南民力竭矣,朝廷榷利至矣,以规使者
韩琦以头子勾任守忠立庭下,数其过以惩反覆,皆未能有所施行。
而常程奏禀,熟事勘当,的例指定,则上下往复,酬应不怠。
近者累月,远者一二年,未免迂回,而宰相不以亏损大体为疑。
甚至分限考核,逆疑六曹之为欺;
剖破拘挛,下行京兆之琐事。
国家猥琐之务,无出于此数者,而宰相悉行之。
臣恐行之不已,曹参避堂舍盖之规,丙吉当春牛喘之问未暇衡虑也,岂不夺大小之伦,汩中书之务乎?
此下行有司之说在今日不可不戒也。
或曰汉宣帝总核名实,而政事、文学、法理之士咸精其能,未尝不独运也。
为人君不核名实,不揽威权,则失所以为君之道。
臣应之曰,天下至大也,万几至繁也。
以简御繁,犹惧不暨,区区焉屈至尊之势,以代臣下之劳,则力耗心疲,不免有衡石量书之诮。
屑屑焉留意于无益之虚文,不急之细务,则先后舛逆而听其所为也。
给舍以绳其失于未出命之先,有台谏以救其失于已施行之后,彼此夹持,庶几不至于失败也。
仁宗尝曰:「天下事不欲自朕出,不若付之大臣,公议行之。
行之不当,则台谏得而纠之。
近习或有干事,则听大臣执奏」。
此可为君天下者之良规也。
以简御繁,其有大于此者乎?
或曰诸葛亮为相,自二十罚以上,未尝不躬揽其事。
为大臣而不亲政事,则失所以为臣之道矣。
臣应之曰,宰相自有体,群臣各有职。
以逸待劳,尚犹弗济,若劳思毕知于簿书期会之间,以为称职,疲精竭神于钱谷狱讼之事,以为得体,则六曹旷职而中书烦劳,两省偷安而大臣多事。
臣非谓直付之两省六曹而听其所为也,上有法守之可遵,下有台谏之伺察,内外相,庶几其无阙失也。
绍兴初胡安国建言:「请自今以往宜令庶事并决于六曹,仍命六曹官长皆得专达。
并如元祐大臣所请,自非事关大体,更不咨白,则宰相之事简」。
此可为相天下者之良法也。
以逸待劳,其有大于此乎?
呜呼!
领挈而裘自整,纲举而目自张。
臣愿陛下专责宰相,以进退贤否,为官择人,分布庶位,使各得其当为己任。
至于薄物细故,则勿复问。
如是则元首股肱上下喜起,人君之体尊,朝廷之事举,而关宗社之大者可以次第举行矣。
审于音者聋于官,明于小者暗于大。
臣愿宰相谨柬六曹长贰,精择三省属寮,裁决庶务,使大小各就条理为己任。
至于常行细事,勿复留神。
夫如是,则道揆法守不相夺伦,中书之务清,百司之事治,而关国体之大者可以渐次施行矣。
虽然,抑又有说。
敬者立心之本,公者立事之基。
人主以一心立于事物交来之地,若非一主于敬,则理欲之界限不明,而天与人之辨或鹘突于方寸之中;
义利之疆畔不严,而公与私之别几于汩没于事为之际。
故臣于囊封之末,复谆谆于此者,欲以奉盈之说望陛下也。
诚使察其端于暗室屋漏之际,而持之以不欺;
定其见于深渊薄冰之时,而守之以无妄,克一私焉,必剪绝其根源;
制一欲焉,必莹彻其表里,举天下皆付于公听并观之馀,岂不能新美其德乎?
《表记》曰:「君子庄敬日彊,安肆日偷」。
敢诵此为陛下献。
大臣以一身立于众弊筑底之,若非一本于公,则私意缭绕,安能济大事于世变纷扰之
阴浊横流,安能集大功于人情睥睨之际?
故臣于奏对之终,复拳拳于此者,欲以持衡之说望一相也。
诚使公其见于立政造事之冲,而守之以无私;
其心于处己接物之际,而行之以无事;
发一言焉,必以谨守法度为说;
制一行焉,必以裁抑侥倖为要。
举天下皆付之于清明公正之中,岂不能光明相业乎?
《周官》曰:「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敢诵此以为相臣劝。
惟君相实图利之。
周易古经跋(三 淳祐九年正月 宋 · 税与权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六五、易学启蒙古经传
予既本邵子定著《周易古经》上下篇与《十翼》如前,而谓昉乱圣经者,汉、魏以来诸儒之罪,而王弼、韩康伯尤其罪之魁者也。
或靳之曰:「嘻,其甚矣!
《易》非王、韩,何以传至今?
子独不见先正尝黜与注疏异说者乎」?
予曰:不然。
《易》更三圣,虽暴秦焚书,《易》以卜筮获免,此殆天未丧斯文也。
按《西汉儒林传》,费直始以彖、象、《系辞》、《文言》十篇解说上下经,岂曾错杂二篇与《十翼》哉。
东汉马、郑首乱圣经,王、韩尤而效之,故范宁著论,谓「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其原起于王弼、何晏,其罪深于桀纣
桀纣之罪祸一世,王、何之罪迷历代」。
予尝考王、何与韩三人之本末,盖王、何同仕正始,而以曹爽兄弟为主。
尚老、庄,世讥其叙浮义则丽辞溢目,造阴阳则妙赜无间,然坐曹爽党而摈。
晏则自以为与夏侯太初、司马子元得《易》之神深者,亦坐曹爽而族。
康伯,虽孔氏颖达言其亲授学于王弼,然诋《序卦》非《易》之缊,已无忌惮,而史载其与袁宏辩谦亦卑,而无甚高论。
本朝接南北五代道丧文弊之后,一时名卿,姑以注疏不可倍,而矫士习之轻浮,遂使世之父祖诏子孙,师诏其弟子,锢成风俗,牢不可破。
不知《易》经数圣人手,而《论语》乃亲传孔门格言,岂彼晏等仕操、懿者,可污篇端而擅古注、集解之笔哉。
孔子大圣人,迁、固以为晚而喜《易》,读之韦编三绝
紫阳翁以《史记世家》订之,谓孔子反鲁,实哀公十六年丁巳,时年六十八。
然定《书》、删《诗》、正《乐》、序《易》、彖、象、《说卦》、《文言》,有「假我数年,卒以学《易》」等语。
然则紫阳翁盖信迁、固「晚而喜《易》」,而不信何晏《论语集解》「五十以学《易》」云耳。
虽弱冠而废死,康伯踰四十,惑于日者而病死,乃敢干乱文王、周公之经,而轻訾孔子《十翼》,揆以《春秋》斧钺,诛绝不贷。
而三圣遗经,奚待若人而传?
千百年间,仅有范宁声其罪而讨之。
子以予言为过,岂是非好恶果异乎我心之所同然哉。
因答或人,而志其说于此。
岁己酉正月与权谨三书之。
陈研斋题绛云别志二首 其一 清 · 王文治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出处:梦楼诗集卷二十二
李玉溪有暮雨之吟,苏玉局有朝云之记。断肠公案,搔首生涯,不缘才福相妨,安得情文兼至?乃者京华丽质,北地名姝,绿珠当未嫁之年,碧玉岂小家之女?佳人慕义,洛滨则琼抗思王;才子怜香,荀座则芬沾蓝种。(姬姓田氏。)京兆之政声严肃,雅爱画眉;何平叔之经术深沈,偏工调粉。红蕤帐底,代拭娇啼;朱鸟窗前,微闻私语。并堕云中之月,双携河畔之星。正璧合而犀通,乍兰摧而桂折。嗟乎,杨柳本伤心之树,悽怆如斯;夭桃为薄命之花,飘零至此。四十日之恩情中断,三千里之旅况弥增。柏府官贫,百万少营斋之俸;蓬山道远,五丝无续命之期。三生之事茫然,八斗之才尽矣。仆方入道,久破向来春梦之谈;公素钟情,重参临去秋波之句。纵使成沧海,遗恨难消;唯应舌化青莲,托诗不朽。
灯不分明酒不温,深宵唯办掩朱门。
画师纵有销魂笔,难写斜阳一片痕。
次韵倪巨济夏夜二首 其一 宋 · 韩驹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慵便纱帽滑,病起衣轻。
白露含花动,黄流带月清。
思君开酒阵,是夕破愁城。
但恐何平叔,常谈笑老生。
临江仙 宋 · 陈妙常
 押支韵
眉如云开初月,纤纤一搦腰肢。
与君相识未多时。
不知因个甚,裙带短些儿。
茶饭不思常是病,终朝如醉如痴。
此情犹恐外人疑。
特将心腹事,报与粉郎知。
德政诗五首为泰州分司汪公赋(芾斯先生。) 其五 明末清初 · 吴嘉纪
 押先韵 出处:陋轩诗卷六
频年禾不登,流离满海边。
困饿傍萑苇,容易把戈鋋。
使君骑马来,泪迸流民船。
赈饥日行野,籴米时借钱。
或有强肆者,辱之以蒲鞭。
一诚消众蠢,散去如云畑。
只今中十场,里巷何晏然。
牛车夜不歇,鸡鸣月在天。
民物各自适,谁知官长贤。
南宋 · 陈羽
 押冬韵
中朝驸马何平叔南国佳人陆士龙(《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二三)
好女儿 其二 泥美人 明末清初 · 尤侗
彼美人兮。
半面风姿。
谁向妆台描五色,有顾恺传神,何郎傅粉张敞休眉。
可惜红颜黄土,立而望、是耶非。
问若个、小名君识否。
是罢舞西施,停歌子夜,不笑褒姬。
白牡丹 唐末至五代 · 韦庄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言志诗 曹魏 · 何晏
《诗纪》作拟古。又引名士传曰:是时曹爽辅政。识者虑有危机。晏有重名。与魏姻戚。内虽怀忧。而无复退也。著五言诗以言志曰:
鸿鹄比翼游,群飞戏太清。
常恐夭网罗,忧祸一旦并。
岂若集五湖,顺流唼浮萍
逍遥放志意,何为怵惕惊(○《世说》新语箴规篇。《类聚》九十作魏何晏诗。广《文选》十五作拟古。《诗纪》十七。又《初学记》三十作何晏诗。引清、并、萍三韵。《白帖》二十九作古诗。引清、并、萍三韵。○逯案。《世说》常恐大网罗句。唐写本大作夭。)
转蓬去其根,流飘从风移。
芒芒四海涂,悠悠焉可弥。
愿为浮萍草,托身寄清池。
且以乐今日,其后非所知(○《初学记》二十七。《诗纪》十七。又《类聚》八十二引池一韵。)
浮云翳白日,微风轻尘起(○《书钞》百五十。)
论语集解叙 曹魏 · 何晏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九
叙曰:汉中垒校尉刘向言:「《鲁论语》二十篇,皆孔子弟子记诸善言也」。
太子太傅夏侯胜前将军萧望之、丞相韦贤、及子玄等传之。
《齐论语》二十二篇,其二十篇中章句颇多于《鲁论》,琅琊王卿、及胶东庸生昌邑中尉王吉皆以教授,故有《鲁论》,有《齐论》。
鲁共王时,尝欲以孔子宅为宫,坏得《古文论语》。
《齐论》有《问王知道》,多于《鲁论》二篇,《古论》亦无此二篇,分「尧曰」下章「子张问」以为一篇,有两《子张》,凡二十一篇,篇次不与齐、鲁《论》同。
安昌侯张禹,本受《鲁论》,兼讲《齐说》,善者从之,号曰「张侯论」,为世所贵,包氏、周氏章句出焉。
《古论》唯博士孔安国为之训解,而世不传。
至顺帝时南郡太守马融亦为之训说,汉末大司农郑玄就《鲁论》篇章,考之齐、古为之注。
近故司空陈群太常王萧、博士周生烈皆为义说。
前世传授师说,虽有异同,不为训解,中间为之训解,至于今多矣,所见不同,互有得失。
今集诸家之善,记其姓名,有不安者,颇为改易,名曰《论语集解》。
光禄大夫关内侯、臣孙邕、光禄大夫臣郑冲、散骑常侍中领军安乡亭侯曹义侍中臣荀顗、尚书驸马都尉关内侯何晏等上(《唐石经论语》。)
无为 曹魏 · 何晏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九
天地万物,皆以无为为本。
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成者也。
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
故无之为用,无爵而贵矣(《晋书·王衍传》,何晏王弼祖述老庄,立论云云。)
百一诗 其一 曹魏 · 应璩
 押词韵第四部
《诗纪》只载三首。《文选》李善注云。张方贤楚国先贤传曰:汝南应休琏作百一篇诗。讥切时事。遍以示在事者。咸皆怪愕。或以为应焚弃之。何晏独无怪也。李充翰林论曰:应休琏五言诗百数十篇。以风规治道。盖有诗人之旨焉。孙盛晋阳秋曰:应琚作五言诗百三十篇。言时事颇有补益。世多传之。今书七志曰:应璩集谓之新诗。以百言为一篇。或谓之百一诗。据百一诗序云。时谓曹爽曰:公今闻周公巍巍之称。安知百虑有一失乎。百一之名。盖兴于此也。○逯案。应璩百一诗。《文选》仅保一完篇。其馀皆已亡佚。《诗纪》搜辑逸诗亦仅有三篇。然考各书多引应氏新诗。此新诗即百一诗也。而他书所引杂诗亦往往又名新诗。则《诗纪》所载杂诗实亦原出百一。依此今将各书所引逸篇。悉编在此题下。至百一诗属于后人拟作者。则于当篇注明之。
下流不可处,君子慎厥初。
名高不宿著,易用受侵诬
前者隳官去,有人适我闾。
田家无所有,酌醴焚枯鱼
问我何功德,三入承明
所占于此土,是谓仁智居
文章不经国,筐箧无尺书
用等称才学,往往见叹誉
避席跪自陈,贱子实空虚。
宋人遇周客,惭愧靡所如(○《文选》二十一。《诗纪》十七。)
惠生869年 唐末 · 司空图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足下。
某赘于天地之间。
三十三年矣。
及览古之贤豪事迹。
惭企不暇。
则又环顾尘蔑。
自知不足为天下之赘也。
噫。
岂非才不足而自强耶。
虽然。
丈夫志业。
引之犹恐自跼。
诚不敢以此为惮。
故文之外。
往探治乱之本。
俟知我者。
纵其狂愚。
以成万一之效。
壮心未决。
俯仰人郡。
今遇先生
俾仆得以尽论。
愿修讨源。
然后次第及于济时之机也。
唐虞之风。
三代非不敝也。
赖圣人先其极。
而变之不滞耳。
秦汉而下。
时风益浇。
视之而不知其弊。
矫之而不知其变。
文质莫辨。
法制失中。
侮儒必止。
沈儒必削。
则士大夫虽有自负雅道者
既不足以振之。
而又激时之怨耳。
汉魏之际。
其弊盖极。
马融胡广之流。
李膺质而峻。
何晏桓范之俗。
王衍简而清。
矫之而不和。
滞之而不顾。
始以类聚相扇。
终以浮党见嫉。
而至家国皆瘁而不寤也。
悲夫。
故愚以为今欲应时之病。
即莫若尚通。
不必叛道而攻利也。
隘则驱之以仇已。
树政之基。
莫若尚法。
不必任察而嗜刑也。
弛则怠之以陷人。
舍此二者。
伊周不能为当今之治。
苟在位者有问于愚。
必先存质以究实。
镇浮而劝用。
使天下知有所竟。
而不自窘以罪时焉。
噫。
有必不能辨之于言者。
有之矣。
未有无其心无其言。
可以垂名于不朽者。
且一家之治。
我是而未必皆行也。
一国之政。
我公而未必皆行也。
就其间量可为而为之。
当有以及于物。
不可为而不为。
亦足以见其心。
必曰俟时而后济其仁。
盖无心之论。
夫百人并迫于水火。
可皆救之。
斯为幸矣。
不可皆救。
则将竭力救其一二耶。
亦将高拱以视之耶。
先生以质于时贤。
审其有心。
然后可为编次第之说。
再拜。
何晏夏侯玄叔嫂服难 曹魏 · 蒋济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三
《记》云:「小功无位,是委巷之礼也。
子思哭嫂有位,盖亦谓知礼。
制礼者,小功有位也。
然则嫂叔服文,统见于经而明之,可谓微而著,婉而成章也(《通典》九十二)」。
傅子补遗上 其一百八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 卷四十九
尚书何晏好服妇人之服)此服妖也(《宋书·五行志一》)
冀州 其一 曹魏 · 卢毓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五
冀州,天下之上国也。
尚书何平叔、邓玄茂谓其「土产无珍,人生质朴,上古以来,无应仁贤之例,异徐、雍、豫诸州也」。
卢释曰:「除黄帝已前,未可备闻」。
略言唐虞已来,冀州乃圣贤之渊薮,帝王之宝地。
东河以上,西河以来,南河以北,易水已南,膏壤千里,天地之所会,阴阳之所交,所谓神州也(《初学记》八)
傅嘏(《三国·刘表传》注,《北堂书钞》七十六)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
傅嘏字兰若(《北堂书钞》六十),祖父睿,代郡太守
父充,黄门侍郎弱冠知名)
是时何晏以材辩显于贵戚之间,邓飏好变通,合徒党,鬻声名于闾阎,而夏侯玄以贵臣子少有重名,为之宗主,皆求交于而不纳也。
友人荀粲,有清识远志,然犹怪之。
曰:「夏侯泰初一时之杰,虚心交子,合则好成,不合则怨至。
二贤不睦,非国之利,此蔺相如所以下廉颇也」。
答之曰:「泰初志大其量,能合虚声而无实才。
何平叔言远而情近,好辩而无诚,所谓利口覆邦国之人也。
邓玄茂有为而无终,外要名利,内无关钥,贵同恶异,多言而妒前;
多言多衅,妒前无亲。
以吾观此三人者,皆败德也。
远之犹恐祸及,况昵之乎司马宣王请为从事中郎曹爽诛)
河南尹(此四字依《艺文类聚》六加)河南尹内掌帝都,外统京畿,兼古六乡六遂之士。
其民异方杂居,多豪门大族,商贾胡貊,天下四方会,利之所聚,而奸之所行。
前尹司马芝,举其纲而太简,次尹刘静,综其目而太密,后尹李胜,毁常法以收一时之声。
嘏立司马氏之纲统,裁刘氏之纲目以经纬之,李氏所毁以渐补之。
郡有七百吏,半非旧也。
河南俗党五官掾功曹典选职,皆授其本国人,无用异邦人者,嘏各举其良而对用之,官曹分职,而后以次考核之。
其治以德教为本,然持法有恒,简而不可犯,见理识情,狱讼不加槚楚,而得其实,不为小惠,有所荐达及大有益于民事,皆隐其端迹,若不由己出,故当时无赫赫之名,吏民久而后安之。
尚书,事小大无不综,嘏既达治好正,而有清理识要,好论才性,原本精微,鲜能及之。
司隶校尉钟会年甚少,嘏以明智交会。
初,李丰与嘏同州,少有显名,早历大官,内外称之,嘏又不善也。
谓同志曰:「丰饰伪而多疑,矜小失而味于权利,若处庸庸者可也。
自任机事,遭明者必死」。
丰后为中书令,与夏侯玄俱祸,卒如嘏言。
嘏自少与冀州刺史裴徽散骑常侍荀《虎甘》善,、《虎甘》早亡。
又与镇北将军何曾司空陈泰、尚书仆射荀顗、后将军钟毓并善,相与综朝事,俱为名臣(《三国·魏·傅嘏传》注。案:自卷三末至此,言三国事甚多,《晋书·傅玄传》云:举秀才,除郎中,与东海缪施俱选入著作,撰集《魏书》。《史通·外篇》《三国志》云:《魏史》司隶校尉傅玄等复共择定,则此或即底本也。)
后赠李本宁 明 · 于慎行
李君李君,汝今坎壈何甚哉。
七命藩臣二十载,朝天又奉除书回。
忆昔蓬莱开内院,翩翩二九凌霄汉。
大者为相小乃卿,君乎锻羽来何晏
当代词场论作者,君及江东两司马
误杀人间白眼儿,轻言侍从无风雅。
一去承明阅岁年,秦梁蜀越多邅延。
道高不容岂有以,异哉造物操微权。
我闻柱下之裔多才子,白也飘零贺折死。
今日得君而三矣,君今不夭复不贱,又无留滞安有此。
李君李君为我楚舞,我为君歌,岁云暮矣将如何。
天生豪俊必有用,如君不信长蹉跎。
泾水一斗泥,化为一斗谷。
清者受其名,浊者食其福。
翘翘常不足,碌碌常有馀。
人者歆其实,天者宝其虚。
请君还我凌云笔,我还君家禄万石。